民间盛放越剧花
——台州历届“越迷争锋”金奖演员演唱会观后
胡来宾 文/图
越音袅袅不绝响,荷塘摇曳莲花香。7月20日晚的椒江剧院座无虚席,连过道都站满了观众。台州戏迷翘首以盼的“玉宏之夜”·2011台州市历届“越迷争锋”金奖演员演唱会在此粉墨登场。这是台州历届“越迷争锋”优秀演员的集中亮相。这是台州以至全省这一具有影响力的戏曲活动的阶段性总结。
演唱会由台州市文联主办,台州市戏剧家协会、台州市群艺馆等单位承办。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斯球等领导到场观摩。许多戏迷从玉环、三门、温岭等地赶到椒江过会戏隐。精彩的演唱、优美的造型、清雅脱俗中极尽江南水乡特色的舞美设计,着实让台州的戏迷享受了一顿丰美的越剧艺术视听盛宴。演唱会在第三届台州“越迷争锋”越剧演唱大赛金奖得主陈晓红的戚派名段《婚姻曲·红太阳当空照》中拉开序幕。戚派多是悲悲切切、如泣如诉的风格,而这“红太阳当空照,五星红旗迎风飘……”,在舒缓中带些心灵放的轻松,那是对新社会打破封建婚姻礼教的颂歌,对毛主席的光辉映照全国人民和爱戴领袖的真情流露。陈晓红的演唱,乍听些许平淡,细听回味无穷。唱傅派的鲍海红,是第二届的“越迷争锋”大赛的金奖得主,同时还是一个乱弹演员,在去年台州乱弹剧团大车祸中受了重伤,多次手术,乐观坚强,现还有手术钢板在她的手臂中未取出。她与蒋雪芬合演的范派、傅派名段《十八相送》,仍然润腔华彩,跌宕婉转,感人以形,细腻有神。活跃在越剧舞台上男旦,据我的陋见,目前没有。来自三门的曹杰,以男生反串旦角,并分别演唱了吕派的《打金枝》和金派《盘夫索夫》选段,唱得清新靓丽、音色甜美,令人眼前一亮。当然,旧时多为男旦,这是时代的局限,也是中国戏剧历史中的一种畸形现象。鲁迅先生说的“男人喜欢梅兰芳,因为他演女人,女人喜欢梅兰芳,因为他是男人”。这话中多少是带点刺儿的。而女子越剧盛行后,在男女演员安排上,却完全颠覆了其他剧种的传统做法。在我看来,也是一时新颖,过了点。我最欣赏的还是浙江越剧团的男女合演,这对剧情的发展和演员角色、人物性格潜力挖掘的最大发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和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度。
俞海华的傅派《菱花镜》的演唱,温柔婉转、激昂幽怨,那菱花镜里容颜消瘦的痴苦愤恨,欲哭无泪欲诉不能的哀怨绝望,以情行腔,以腔述情,起伏跌宕,穿透了我的胸膛。椒江的张华龙与路桥的金彪,他俩都是第四届“越迷争锋”大赛的十佳演员,他们一先一后,都演唱尹派名段《沙漠王子.手抚琴儿》,张唱前半段,金唱后半段。据说服装都是他们自己设计的,风度翩翩,俊美潇洒,其演唱深沉而洒脱,醇郁含真情。《五女拜寿》是顾伯伯写的新戏,因为浙江小百花,名闻遐迩。陈方茶表演的杨继康,器宇轩昂、稳重潇洒,其唱腔高亢激越,声震剧场,对于越剧腔调的了解,我是远不如我老家的婺剧和台州的乱弹的。但这张派老生的唱腔,总让我隐约听出绍兴乱弹中某些唱腔之余韵。这就是越剧前辈的高明之处,创新改革,博采众长,方使这个当初不起眼的“的笃班”一跃成为全国第二大剧种。唱《穆桂英.辕门外三声炮》的张田昕,才是八九岁的孩子,那一招一式,还真有那么点味道,耍起翎子,鹞子翻身,做得比去年比赛时又进步了,煞是好看。李晶晶也只有20来岁,她的范派《陆文龙.归宋》,不仅唱得可爱,那腿功亦很是了得,单腿一扳,久久地贴牢头顶,让在场观众无不叹服。
今年2月19日,名越剧表演艺术家,新越剧的创始者、践行者,袁雪芬先生与世长辞,悲声震野。作为越迷或者说越剧后人,在演唱会中穿插了由包华云演唱的袁派《西厢记.琴心》和蔡海红演唱的金派《碧玉簪.官人好比天上月》等唱段,来纪念这位越剧泰斗,又使整台演唱会有了非同寻常的意义。高芝萍、叶巧玲等对节目都是精心准备,都有不俗的表现。作为业余演员,有如此的水准,此次演唱会一直和我邻座的的音乐总监钱可从他专家的角度去观照,也认为"很不简单了。"
玉宏集团的董事长周夏龙先生和我友善。在剧协,他是我的领导。多年来,他倾力支持文艺事业,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在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显现的人文主义情怀。他是企业家,但他的生活中却有不少心思花在有点“不务正业”的吹拉弹唱上。乐在其中。他的自弹自唱的戚派名段节目,又成了演唱会的一个亮点。
此次演唱会还是特邀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黄美菊、浙江戏曲音乐学会理事毛建通登台助兴。还邀请了浙江越剧团一级指挥钱可担任音乐总监。提升了专业水准。台州目前尽管没有真正的专业剧团,但从台州走出的戏曲名家代不乏人。古代的,如明朝的秦鸣雷状元,他写了一本《清风亭》就已经传唱400多年而不衰。现在的名,梅花奖得主,从台州走出去的演员就有王宾梅、舒锦霞和黄美菊三位。我一直认为,好演员是可遇不可求的,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比培养出一个普通的博士、硕士难得多。
越剧是我们浙江的地方剧种,仅仅通过了100年的发展,经过几代越剧表演艺术家的改革创新和不懈努力,从一个小剧种发展成为影响深远的全国第二大剧种。她委婉、柔畅的唱腔,清雅、优美的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与推崇,在台州也有着极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至今还有近百个民间剧团活跃于台州城乡便是实证。这些民间剧团是传播的基础,“越迷争锋”活动则是这一剧种在台州弘扬的升华。正因如此,方使“越迷争锋”更具有民间性、群众性和广泛性。这,应该是中国戏曲走向本体的台州实践和回归草根的民间范本。毋庸置疑,他们在传播艺术文明,愉悦群众、教化百姓的同时,为促进文艺繁荣、为我市文化大市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链接:
“越迷争锋”和“越女争锋”一字之差,是两项不同范围、不同对象参与的越剧艺术活动。一专业,一民间,珠联璧合,这也映证了中国戏曲发展的双轨道:民间戏迷是根基是前景,专业演员应追求的是剧种的传承和艺术的提升。不可偏废,就戏剧的本体而言,戏迷越多,剧种越有生命力,产生良性循环。
“越迷争锋”台州越剧演唱大奖赛,从2007-2010年间,共举办了四届,从中发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名票”,如今他们不少人已经是台州文艺以及台州戏剧传承与弘扬的中坚力量。这项活动所有参加者都是业余的,这就充分证明,越剧在台州的持久的草根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由此,“越迷争锋”也成为台州文艺活动的重要品牌,并成为全省颇具影响力的专项戏剧活动。得到了省级主管部门与台州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陈晓红《红太阳当空照》
鲍海红《十八相送》
黎娇琴《孔雀东南飞》
包华云《西厢记》
鲍海红、蒋雪芬《十八相送》
曹杰《打金枝》
金彪的《沙漠王子》
观众
胡斯球部长
陈芳茶《五女拜寿》
黄斐琴《玉堂春》
毛建通二胡独奏(这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导演手法,在主持人相对长篇的串词中,将毛建通二胡独奏和王骞娅的琵琶独奏分别作为背景音乐,其座下小舞台缓缓移动,情景交融、诗意绵绵!)
主持人黄海敏、章燎颖(他们经常搭档,在全市大型晚会中,与我有多次合作)
许海红《双珠凤》
俞海华《双玉蝉》
张田昕《穆桂英》
剧院外海报
一票难求
周夏龙先生
黄美菊演唱金派《彩楼记》
市文广新局局长郑楚森先生等领导上台与演员亲切握手
合影
张华龙的《沙漠王子》
叶巧玲、叶谨锦的《红楼梦》
李晶晶的《陆文龙.归宋》

这是由我题字的舞美设计。(据领导和观众们反馈说,好!在台州,似乎不大关注戏曲的舞美设计,主要是没有象样的剧团和像北京、杭州这样频繁的名家登台。其实对舞台设计,我也是外行,只是爱好戏曲,以多年搞书画的眼光,并看了一些戏,吸收别人的经验,来发挥我自己对舞台意境所要表现的感觉和戏剧理解而已)